注 册 登 录
新闻频道news.xinmin.cn

原来上海这些经典建筑,全部出自中国建筑师之手

真令人骄傲!

都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无声地见证着一座城市的变迁。



说到上海的近代建筑,

许多人脑海中闪现的是

邬达克、哈沙德等外国建筑师的名字。



这就常常会给人一种错觉:

难道上海的经典老建筑

全都出自外国人之手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郑时龄表示:


上海的很多老建筑出自于

中国建筑师之手

他们和外国建筑师一样占据了

魔都建筑界的半壁江山


下面请跟着小侬一起去看一看


在上海,

那些凝结着中国人设计才华的

经典建筑吧!


百乐门舞厅


百乐门是老上海繁华时尚的象征,有着“东方第一乐府”美誉,由中国本土培养建筑师中的佼佼者杨锡镠设计。



建筑外观采用美国近代前卫的装饰艺术建筑风格。建筑共三层,底层为厨房和店面。二层为舞池和宴会厅,三层为旅店。


杨锡鏐设计的原上海百乐门舞厅


其中最大的舞池计500余平方米,两层舞厅全部启用后,可供千人同时跳舞。


昔日百乐门夜景


舞池内独到的弹簧地板是最大特色,这种跳舞时能晃动的地板使舞者更具激情,新颖的设计当时轰动了整个上海。


如今修缮一新的二层演绎大厅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摄


上海音乐厅


上海音乐厅的前身是南京大戏院,是中国人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戏院,由第一代留洋美国的华人建筑师范文照、赵深设计。


建筑正面门楼四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占地面积约138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800平方米。



在如今留存下的南京大戏院老照片中,最经典的就要数这张“泰山”:戏院外墙贴着两层楼高的巨幅《泰山情侣》海报,画上健壮赤膊的泰山肩扛短裙女子,戏院门外人潮涌动,可见当时的盛况。


正在上映美国巨片《泰山情侣》的南京大戏院 图片来源:@黄浦档案


欧式宫廷风格的大厅,正中央的大旋梯和大理石柱廊叫人联想起巴黎歌剧院。



所以这里也有“上海的巴黎歌剧院”的美称。



美琪大戏院


说到建筑师范文照的另一件得意作品,便是位于江宁路上的美琪大戏院!它是许多老上海心目中的话剧演出胜地。



美琪大戏院建于1941年,至今已经历近八十载春秋。建成之时,定名美琪,原是取其“建成之时,即定名“美琪”,被海内外誉为“亚洲第一”,是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



经过修缮,美琪大戏院已经华丽回归。


如今在戏院门厅的地面上,米色背景与紫罗兰色放射线条组成了一个向外扩散的同心圆图案,这正是1941年戏院落成时的原本图案。



外滩中国银行大楼


外滩有不少大楼均是出自世界级建筑大师之手,是名符其实的“洋”楼。唯中国银行这幢大楼与众不同,是整个外滩建筑群中唯一一幢由中国建筑师设计的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物。


1936年,32岁的陆谦受设计外滩中国银行大楼时,彼此的他从伦敦英国建筑学会建筑学院毕业才四年。



外滩中国银行大楼是艺术装饰主义的摩天楼造型,却配以蓝色琉璃瓦和中国传统四角攒尖顶,在外滩建筑群中独树一帜。



底层高达十米牌楼式石砌门框,上方镌刻约一米二见方的“中国银行”四个柳体大字,是当年著名银行家、中行总稽核汪愣伯先生所题。



第一百货商店


第一百货商店的前身是大新公司,曾经的“上海四大公司”之首。设计者是留学美国的华人建筑家关颁声先生,参与建造的是基泰工程公司,大楼曾获得亚洲最佳建筑设计奖。



大楼高10层,总面积达1.7万多平方米。建筑物顶部的栏杆和花架采用了江南传统图案,使这幢当代建筑具有中国式的风韵。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摄


当时,大新百货公司是上海最早使用自动扶梯的百货商场,所以很多人即使不买东西也要来坐一坐自动扶梯。



80、90年代出生的上海小囡可能还记得,那时候去第一百货商店还要从椭圆形的天桥上过。很多上海人和到上海旅游的人都到过这座天桥看车来车往,在桥上拍照留念。



杨浦区图书馆


在杨浦区,坐落着这样一座特别的建筑。它是上世纪30年代“大上海计划”中重点打造的旧上海市图书馆,由建筑师董大酉及助理建筑师王华彬负责设计。承建方是张裕泰营造公司。



这栋25米高的古城门式建筑,朱红色柱子,孔雀图案雕梁画栋,黄色琉璃瓦覆顶,可惜“生不逢时”的图书馆当时开放未满一年,即逢战火被迫关闭。



如今,图书馆大楼则经修缮改造迎来重生,变身为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再度重续当年的使命,令人感慨万千。



更多中国建筑师设计建造:

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大楼

李锦沛设计


南洋公学图书馆

王信斋设计

(现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图书馆)


南洋公学总办公厅

庄俊设计

(现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内)


浙江第一商业银行

华盖建筑师事务所设计


戚鸣鹤设计

上海中学龙门楼


南京饭店

杨锡镠设计


据数据统计显示:

仅1930年至1939年,

上海100项大型建筑中,

由外国建筑师设计的占43项,

出自中国建筑师之手的则超过了43项。



看完这些,

小侬不禁自豪感油然而生:


上海这些经典老建筑

彰显着

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高超水平。

在上海城市地图上,

原来也有他们的名字在熠熠生辉!


【田小鱼综合编辑】


部分图文综合自:@文汇报《上海近代建筑主要由外国人设计?这是对历史的误读》一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冒犯,敬请联系。

权声明:本文未经侬好上海授权谢绝转载。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侬好上海”(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文章评论 0条评论

劈硬柴pik5 ngang2 ssa4

释义:各自付各自的账,即"AA制"。例:勿要侬一个人挺账,大家劈硬柴好嘞。

马上免费学习
您还未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下次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社会监督投诉电话、来信来访地址及电子信箱:

1. 投诉专线电话:021-64023633
2. 社会监督来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邮编:201199
3. 来访接待:
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4. 投诉电子信箱:shsxwddwyh@163.com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通过社会监督电话、来信来访接待、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受理社会各界对新闻机构及新闻从业人员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监督。
受理时间接待时间为:
工作日上午9:30--11:00;下午1:30--4:00

查看网站地图